数据统计
相关导航

四川大学图书馆是中国西南地区历史最为悠久、文献规模最大的图书馆,由文理图书馆、工学图书馆、医学图书馆、江安图书馆组成,专门建设有馆史展览馆。自西汉文翁兴学,两千余载,蜀地文籍浩繁,向有“蜀学比于齐鲁”之誉。清康熙四十三年(1704年)四川按察使刘德芳创办的锦江书院藏书之室、清光绪元年(1875年)四川学政张之洞创办的尊经书院尊经阁和清光绪二十二年(1896年)四川总督鹿传霖创办的四川中西学堂藏书楼为今文理图书馆之肇端。1910年,美国、英国、加拿大的基督教会组织在成都创办华西协合大学,其图书馆为今医学图书馆之前身。1954年,全国院系调整时四川大学工学院独立建立成都工学院并与1952年成立的四川化学工业学院合并组建成都工学院,其图书馆为今工学图书馆之前身。江安图书馆2005年建成于四川大学江安校区。

重庆大学于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试办并于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正式设立研究生院。重庆大学研究生教育根植于学校悠久的办学历史与文化,并在改革开放中得以迅速发展。学校自1948年起开始招生研究生,是我国最早开展研究生教育的大学之一。1978年重庆大学成为教育部首批恢复研究生招生并有硕士、博士学位授权的单位之一,1981年在全国首批获准博士、硕士学位授权点,1988年获批国内第一个生物力学国家重点学科,1998年在全国首批获准机械工程等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。学校现有硕士、博士研究生21000余人。共有博士后流动站29个,双一流建设学科群3个,国家重点一级学科3个、国家重点二级学科7个、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个,重庆市“十三五”重点学科38个。现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2个,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个,涉及5个学科门类;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5个,涉及11个学科门类;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9种,工程博士授权领域2个,工程硕士授权领域26个。国家级重点研究基地14个,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8个,国家级虚拟仿真教学实验中心3个,教育部重点实验室(工程研究中心)8个,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2个,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1个,其他省部级及各类研究基地180余个。教育部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基地(“111计划”)5个。学校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,中国工程院院士7人,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及其他专业技术人员2100余人,博士生导师800余人。全校设有36个学院,全方位服务于研究生培养。

成都大学创建于1978年,是改革开放后首批地方城市主办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。学校实行省市共建、以市为主的办学体制,是四川省、成都市重点建设大学,是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运动员村承办大学。学校历经多次合校,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06年的公立四川优级选科师范学堂和1911年的公立四川省城女子师范学堂,现拥有百年历史的三级甲等综合附属医院,国家级抗生素研发基地的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,具有学士、硕士学位授予权,设有博士后实践基地,是教育部“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”高校、教育部国防教育特色高校、教育部“双万计划”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立项单位、四川省博士建设单位递进培育计划“优先培育”类建设单位。